油茶,在海南被称为“山柚”,多栽种于荒山野岭。这是一种古老的木本油料植物,大山深处,高高的岭上,那是油茶生长的地方。它低矮的树形,并不起眼,更无魁伟高大,伞状的枝枝丫丫伸展开来,叶片碧绿油亮,尖尖的,缀满在细长的枝条上。
早在23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栽种油茶,从秦汉年间走来,一路领略过汉武盛世、贞观之治等中原王朝的辉煌,也经历了两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的人间风雨沧桑。直到明朝年间,随着海南进入大开发时代,油茶才从大陆地区传入这个海岛。如今,由于热带地区海岛气候与土壤的滋润,海南山柚已经成为享誉国内的神奇油料作物。
油茶记载多见古籍
我国种植油茶历史悠久,一颗饱含香油的油茶籽曾经多次出现在古代的文籍中。
早在先秦年间的书籍中就有“贞木”或者“祯木”的记载。《山海经·东山经》中有“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祯木”。对此,清代农学家张宗法在《三农纪》中,称其为“南方油实也”,也就是油茶。为何称为“贞木”呢?原来,油茶“冬夏常青,未尝凋落,若有节操的女贞树”。
地处油茶重要产地的宜春学院老师杨抑曾深入研究过中国油茶史。他撰文介绍,在经济性能上全面揭示油茶的要算明代农书。最早的是成书于明初的俞宗本《种树书》,其中写到“九月移山茶”“十月收茶子”。
能较全面反映油茶的是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书中把油茶定名为“植”:“植木生闽广、江右山谷间,橡栗之属也……实如橡斗,斗中函子,或一二(颗)、或三四(颗),甚似栗而壳甚薄。壳中仁皮色如榧,瓤肉亦如栗,味甚苦,而多膏油,江右、闽广人用此油,燃灯甚明,胜于诸油,亦可食。”这说明当时在两广、福建、江西等省,人们已广泛采用油茶榨油。
之后半个世纪的宋应星在巨著《天工开物》中,把油茶摆在植物油料中的第7位,即:芝麻、萝卜子、黄豆、白菜子、苏麻、油菜子、搽子(油茶籽)。杨抑认为,这是因为茶叶也有可以作为油料的茶叶籽,由于都有“茶”字,容易混淆,因此宋应星不愿称油茶为“茶”。而当时油茶产区的人惯称油茶为茶子树,遂将油茶改为“搽子”。至今湖南、江西一带人们依然称油茶为“茶子树”。
油茶花美丽动人,又称为“山茶花”,自古就有很多诗文名家为之倾倒。晚唐诗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称:“山茶叶似茶树,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绯,十二月开。”北宋大文学家黄庭坚在《白山茶赋》咏叹道:“丽紫妖红,争春而取宠,然后知白山茶之韵胜也。”明代文学家王世懋在《闽部疏·花疏》中写道:“黄山茶、白山茶、红白茶、红白茶梅,皆九月开。山茶花大而韵,亦茶中之贵品”。
儋州市王五镇兴文村灌木林里古油茶树
海南山柚种植始于明代
近日,记者来到琼海市会山镇中酒村采访,这里有棵据称树龄达500多年的“山柚树王”。
车进村庄,顺着一条水泥道拐到村后向西100米处,一下车便赫然看见绿瓦红墙环抱中,几棵枝桠挺拔的油茶树绿叶繁茂、郁郁苍苍。门口右侧竖立着一个直条大石,勒刻着“油茶树王”4个大字,还有一行红色行体小字:“中酒油茶树王,树龄590年。”
据茶树主人陈家辉介绍,这棵老树果大、籽多,油质优良。油茶王结的山柚果大如拳头,最多能有12个籽粒。一般山柚仁1斤籽粒只打2.8两油,而山柚树王能打3.2两油,且油色朗黄透明,浓香扑鼻。
这株老油茶树或许正是当年油茶随移民入琼的最好见证,也是海南油茶史的“活化石”。
“海南油茶又称为‘山柚’,其种植始于明代。”海南大学副校长胡新文率领一个团队,专门从事海南油茶及其产业的研究。该团队迄今已编制了《海南省油茶产业调查报告》《海南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等海南油茶产业的重要文件。
据他介绍,早在明代唐胄编撰的《琼台志》中就记载:“山柚,文昌多。花白,即闽中茶油。”据此推断,至少在500年前海南就有了油茶的种植。为什么我国油茶的历史有2300多年,而海南可查的油茶历史仅有500年呢?
这是因为海南真正的大开发始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将海南岛称为“南溟奇甸”,揭开了海南岛大开发的序幕。许多福建、两广百姓在政府的鼓励下,大量移民海南岛,带来了很多先进生产技术和农业物种。也许正是这个阶段,移民将油茶引入到了海南岛。在海南岛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和肥沃丰厚的土壤资源的滋润下,经过数百年的演化,最终形成独特的海南山柚。
由于山柚是难得的食用油,而且用途广泛,因此这种作物不仅深受汉族地区喜爱,也传到了黎族地区。清代《崖州志》记载:“山柚,黎人每种,取其子打油,香气袭人。又名木油。”
海南油茶的果实
海南油茶种植螺旋式前进
每天早上,临高皇桐镇博德村村民陈明理就会到油茶林地里浇水、拔草,精心呵护他种植的“摇钱树”。
“3年就能产果榨油,一斤油能卖200到300元。”说起种植油茶树,陈明理信心十足,“一株成熟期的油茶树,一年所产果可榨油1到2斤。”单靠这一项,陈明理种植油茶树一亩地保守估计能收入1万元以上。
早在1960年代,皇桐镇就种植了不少油茶树,多生长在田边路边,本地村民也有用果实榨油的传统。但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价格上不去,很多油茶树被砍掉。2010年前后,在该镇只有零星种植的油茶树。为此,皇桐镇引导农民开展规模种植,大受欢迎,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
“皇桐镇是个好例子,大致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海南油茶种植主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从波峰到波谷,又重新兴盛。”胡新文团队重要成员、海南大学教授吴友根说。
第一阶段在改革开放前。1960年代,油茶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由当地政府主导,在海南岛中部以及北部的山区大量种植。当时,油茶作为海南岛橡胶园地的防护林,与木麻黄、母生、台湾相思、火力楠等树林形成紧密型结构,以提高防风效果。例如,1960年代,原琼山县旧州曾制定了全境种植万亩油茶的目标。
第二阶段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海南岛油茶产量低、效益差,因而油茶树又遭到大量砍伐,使得海南岛油茶种植面积迅速减少,油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原有的油茶林,大部分被砍伐而用于种植橡胶、槟榔等其他经济效益相对高的作物,或有个别植株幸存于槟榔橡胶园边或林下。
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由于油茶价格不断攀升,在政府支持和农民自发的双重效应下,出现新一轮的油茶种植热潮。
海南山柚油品价俱高
“目前,我省处于丰产期的油茶多为1950-1970年代引进种植的。”吴友根曾率队对全省的油茶种质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全省有5株油茶王,其中琼海会山有3株树龄不低于300年的油茶树王,定安龙湖和琼海阳江等地有上百年的油茶古树。
省农科院郑道君博士等人也曾对海南油茶资源进行了调查。他们走访了9个市县的38个乡镇、农场,重点调查了34个油茶林。他认为,油茶在海南主要分布在琼海的石壁、中原、阳江、会山、龙江和大路、东红农场,定安的岭口、中瑞农场、翰林和龙湖,文昌的锦山、潭牛和蓬莱,海口的三江、甲子、石山和永兴,临高的皇桐、和舍、南宝和多文,澄迈的文儒、加乐、中兴和仁兴,屯昌的黄岭、坡心、新兴和乌坡,琼中的湾岭、长征和黎母山镇,五指山的通什、南圣、畅好和水满。
在这些分布点中,定安、澄迈、屯昌和琼海的个别地方保存有林龄或树龄较长的林分或植株,其中澄迈现有老的油茶林或油茶树最多。澄迈年代较长远的油茶林有约106.6公顷。调查发现,海南油茶最大直径的植株位于澄迈中兴镇,有150厘米粗细,而成片面积最大的老油茶林在澄迈文儒镇岸岭村。
根据各地油茶的形态特征,经初步鉴定,海南油茶资源为越南油茶、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其中栽培最为广泛的是普通油茶。调查还发现,海南油茶果实均是在寒露前后成熟,均属“寒露籽”型品种。
“海南油茶具有独特性。”吴友根说,海南油茶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口感与品质方面,海南油茶所产茶籽油异香扑鼻,无苦味,其品质高于大陆其它油茶的茶油。
他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原因:一是物种不同。大陆主要是广布的普通油茶物种,海南山柚为特异地理小种。二是产地环境不一样。海南土壤富硒,是郁结凝萃之地,故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山柚油。三是茶油风味成分不一样,尤其是香气成分不同。海南山柚香气主要成分为吡嗪类杂环化合物,大陆其他茶油风味主要成分为醛类和酸类。因为品质上的差异,普通油茶茶籽油目前市场均价100-160元/千克(毛油),而海南山柚油的市场价则高达400-600元/千克,成为中国茶油系列中的“王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