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家‘靠山吃山’有赚头。” 日前,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滩田组返乡农民工彭其友刚卖出了130立方米的杉木,获得收入10多万元的他兴奋不已。据了解,滩田组30多户农家的户均林地面积达100亩以上,每户仅木材销售的年收入就达3万多元。该组3000余亩“绿色银行”助农增收,成为龙胜林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山林变身“绿色银行”
龙胜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全市林业重点县和商品木材主要产地之一。如何凭借丰富的森林资源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龙胜因山制宜,将发展林地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三农”的中心工作来抓,合理规划,分区域建立人造板、家具、木材深加工等原料基地,引导林产品加工向“精、深、优”方向发展,提高其附加值。
据林业部门最新调查统计,该县森林覆盖率达77.51%,现有林地面积20.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971.3万立方米,年出商品材19.7万立方米。“十二五”期间,该县年森林采伐限额为蓄积量23.7万立方米。这些山林资源被农民形象地称为建在山上的“绿色银行”。
“林改”吹绿山坡坡
一场春雨过后,位于泗水乡里才村的150亩桂花树苗木基地,一株株苗木枝叶绿亮、长势喜人。据该村村干部蔡文平介绍:“以前这里都是荒山,几年前租给老板育树苗。每亩一年能得10多元租金,农民在这打工一天还能挣六七十元钱。”
马堤乡百湾村有千余亩集体山地常年荒置,林改后,百湾村将该山500亩林地30年使用权流转给村民种植杉木。林地确权承包到户实现了“山有其主”,大大激发了群众“耕山”致富的积极性,广大林农和业主在林地上精心经营,大力发展油茶、毛竹、松木、杉木等经济林、用材林等基地建设,培育发展立体林业特色经济。全县年均山上绿化造林3万亩,涌现出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180多户。
“林企”助力“家门口”就业
造林还要造产业,才能在增绿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龙胜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分区域建立人造板、家具、木材深加工等原料基地和加工企业,始终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来抓,先后培育发展了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的柏亿木业、宏胜木业以及竑林木业有限公司等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龙胜瓢里镇工业园区的柏亿木业有限公司,2011年精加工木材1.2万立方米,年产值达3000万元,解决附近农民200多人就业。
目前,通过对木材市场的整顿、扶持,该县的木材加工企业从原有的164家整合到95家,布局更趋合理,林木产品由粗放、效益低向精深加工、高效益、高增值产品方向转变,为1.2万农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全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基地建设为手段、精深加工为带动、多主体共发展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