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正在加载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梅州茶油产业网 》资讯中心 》行业要闻
资讯中心
“全国劳动模范”徐有权:43年坚守乡村引领村民致富
来源:梅州日报 编辑: 时间:2019/9/24 15:11:24 (阅读:332次)
    ●见习记者 林仪

  本报记者 刘晓娟

  驱车前往五华县安流镇红山村,远远便能看到漫山遍野的板栗树、油茶树。近看,一粒粒饱满的板栗压低了枝头,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林下路边不时能见到鸡舍、鱼塘,村里房舍错落有致,俨然一幅山水田园画。

  出乎意料的是,十多年前红山村还是一个出名的特困村,甚至有“投胎莫投红山村,有女莫嫁红山人,一年四季三板墙。”的山歌广为流传。

  一手催生红山村翻天覆地变化的,就是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红山村的老支部书记徐有权。从1975年到2017年,徐有权前后一共担任红山村党支部书记43年。他为红山村服务了一辈子,带领村民们“上山搞种养、寻找致富路”,走出了名震广东、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红山模式”。

  敢为人先树榜样

  “红山模式是我们当时非常大胆的一个尝试。”徐有权介绍道,过去的红山村非常贫困,奈何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资源缺乏,想要发展起来特别困难。“有句话叫靠山吃山,最终我们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想要把经济发展到山上去。”1999年,红山村召开了村民大会,徐有权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动员村民开发山地,发展经济。

  万事开头难。为了动员村民们一起上山,徐有权去村民们家中做工作,传思想,然而看不到富裕未来的村民们并没有跟着徐有权走。最终,徐有权只得和一个村民小组的组长以及一个村民,三个人一起上山“折腾”,种果、种药、种茶,试图摸索出一条适合红山的种养之路。

徐有权(左一)指导农户养鸡。(受访者供图)

徐有权(左一)指导农户养鸡。(受访者供图)

  “我们琢磨着种些经济作物,一开始种了油茶,我们没有种植经验,失败了。种了茯苓,但是土质不合适,也失败了。我们还养了牛,一开始也是失败的,后来出去学习,才知道养牛和种果树是有一定冲突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徐有权并没有放弃,为了学习如何做好种养,他到处学习参观,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他们的种养业才慢慢地发展起来,当年,仅他们养的鸡就达到了一千多只。

  舍下小家为大家

  2000年,时任广东省委常委刘玉浦、梅州市委书记谢强华来到红山村考察。“当时,谢强华书记问我,有没有信心带100个村民上山搞种养,将村民们从贫困中带出来。”徐有权回忆道,那一年正值他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母亲去世,妻子病发,支撑家庭的担子完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

  然而,想到省领导时刻关注着红山村,想到村里还在贫困中挣扎的村民们,徐有权咬咬牙应了下来。“那时候,白天我带着村民们上山发展种养,基本上每天不到晚上11点回不了家,日常只能拜托村民们照顾一下自己家里。”说到这里,徐有权红了眼眶。

  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带着村民们走出贫困,徐有权以自己名义,先后为73户贫困户提供担保借贷130万元,解决农户起步资金的问题。为了提高村民们的从业素质,更好地发展村里的养殖业。从2002年开始,红山村每年至少四次请专家来村里给村民们进行养殖培训。最终,红山村找到了“山上一片林,山腰一园果,山下一口塘,每户一栏畜,每户一个沼气池,每户一座小康户”的“红山模式”。

  如今,红山村全村有80多户群众承包山地共6000亩,种植板栗1500亩、油茶1000亩,养猪15000头,养牛313头,养鸡80万只,养鹅鸭共1.6万只、养鱼13.6万尾,兴建沼气池102个。连绵的荒山成了青山,种养业发展为全村支柱产业,不仅贫困户们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担任村支书的40多年间,徐有权曾多次提出卸任,每次都被村民拦下来。直到2017年,徐有权终于将“接力棒”交给了年轻人,但仍然守着红山,和村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0

  • 0

评论 (0) | 阅读 (332) | 收藏 (0)
我要评论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