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林科院副院长王以红介绍,项目在国内外率先攻克了油茶组培生根困难的瓶颈技术问题,实现了油茶组培从实验室阶段走向生产运用的跨越,使油茶组培苗实现规模化生产,为急需解决当前油茶良种种苗繁殖方式较单一、供苗速度较慢等生产上突出难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研究中,项目还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在国内外首次实现油茶种质资源的试管保存;创立了以油茶组培继代芽为穗条、以油茶种子萌发的芽苗为砧木进行瓶外嫁接技术,实现了在实验室以组培继代芽替代田间建立采穗圃;在国内首次开展了油茶组培苗的内源激素生理、细胞组织学以及遗传稳定性的研究分析,为油茶组培无性系苗安全应用于生产造林提供了较充分的参考依据。
油茶为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是国际粮农组织重点推荐的健康型食用油,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油茶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8个省份和直辖市,栽培面积约为400多万hm2。油茶经济价值高,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医药、保健、化妆品等多个行业,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大,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目前广西的油茶栽培面积大约为36.7万hm2,在江西、湖南之后而位居国内第三位,是油茶的主要产区之一。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油茶林份品种退化混杂,品质、产量等生长特性和丰产性状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生产经营措施又简单粗放,长期处于广种薄收状态,大约90%的油茶林分产果量低、出籽率低、出油率低,都属于低产林类型。本次研究的技术成果适宜在广西以及湖南、江西、福建等油茶主产区应用推广,有利于推进油茶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并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也有利于促进落实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的国家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