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季节,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的万亩有机油茶基地里,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挂满了果实,绿油油的树叶间同时冒出白色的花朵。果还未摘,花又开了,争奇斗艳的茶花,预示着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种现象叫"抱子怀胎"。你们看到的油茶是我院选育的良种"岑溪软枝油茶",丰产期每亩能产出生态茶油50公斤。”广西林科院油茶研究所所长陈国臣告诉笔者。
据了解,由广西林科院选育的“岑软”、“桂无”和“桂普”等系列茶油良种,已在全区大面积推广。围绕“产业科技化”做文章,该院利用雄厚的科技力量服务广西林业产业,目前,科技对广西林业的贡献率已超过了48%。
低产油茶林改造富了山区农民
所略乡福乡村原有1万多亩油茶,但单位面积产量低,经济效益不理想。林科院在这里选择了2000多亩作为示范林,集成密度调整、整形修剪、垦复、施肥等综合技术进行改造。如今,油茶林生长旺盛,树上挂果累累,而没有改造的油茶林挂果不均匀,长势也不好。村民周涛改造了30亩,原来年亩产6公斤茶油,改造后第一年亩产8公斤茶油,去年提高到11公斤,今年达到了13公斤。
周涛说,采用综合技术改造油茶林,投工少,收入大,减去成本,30亩改造林增收超过1万元。他计划在未来几年改造余下的50亩油茶林。
油茶低产林改造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正成为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凤山县乔音乡1.2万亩油茶林通过低产改造,第3年开始至第5年,每亩增产茶油10公斤,3年全乡增产茶油36万公斤,新增产值216万元,扣除投资120万元后,净挣96万元,平均每户仅茶油一项就可增收480元。
作为我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11个油茶采穗圃及43个定点繁殖圃建设的技术成果依托单位,广西林科院在全国率先突破油茶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解决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无性系扦插轻基质育苗关键技术,建立了油茶良种组培快繁再生体系。这些技术的推广实施,有效促进了广西19个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及300个油茶高产示范点和1000个低产林改造示范点的建设,全面带动和促进了油茶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快繁技术推动林产工业快速发展
钦州市钦南林场内,从山下到山上长着连片整齐划一的桉树林,林下草类丰茂,林中虫鸟齐鸣,泉水汇入溪流,蓝天白云下,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这里是金光集团的原料基地。集团的第一生产车间,桉树林的营造采用从广西林科院引进的无性快繁技术,面积20多万亩。目前,集团类似的林地已有160万亩。
“这是桉树无性快繁技术产业化项目推广使用的成效之一,桉树林单位面积木材产量提高200%以上,解决了林浆纸原料林建设中严重缺乏种苗的瓶颈难题。”集团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该集团通过与广西林科院合作,在桉树引种、无性系培育、生物技术、高效栽培、测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引入科技成果,引进的无性系桉树广林9号产量高、抗风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已成为企业主要造林品系之一。
广西桉树速丰林栽培技术全国领先,桉树无性快繁技术产业化项目建立了3个研发繁育中心、4个示范推广点和77个辐射推广点,遍及广西,辐射华南5省(区),带动产业化发展,产生间接经济效益864亿元,比实生林增产300%以上。
此外,该院研究培育了相思、杂交松、香樟、杨树、油茶、大叶栎、山苍子、金花茶等木本树种以及观叶花卉80余种的试管植株,相关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推广种植了3000多万亩桉、松、杉、竹四大用材林树种,充足的原材料有力推动了广西林产工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