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正在加载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梅州茶油产业网 》资讯中心 》产业发展
资讯中心
安徽油茶产业化发展调研综述 ——以祁门县油茶老产区为例
来源:中安在线 编辑:曹飞翔 时间:2018/9/10 17:20:08 (阅读:514次)

   2017年11月1316日,安徽省老科协林业分会组织3位老专家,深入南部边陲祁门县,考察调研本木油料油茶产业化发展状况。本次调研得到安徽省老龄委办公室支持和指导并纳入“银龄行动”项目,得到祁门县老科协和祁门县林业局热情支持配合和帮助,工作进展顺利,成果丰硕。

  油茶树和山茶油

  油茶树,皖南又叫茶子树。为山茶料常绿小乔木,树高一般3~6米。我省栽培的油茶,是众多油茶品种中分布最广的一种——普通油茶( Camellia oleifera),全省江淮分水岭以南地区30多县(市、区)都有成片集中或零星栽植,以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和缓坡较适宜。每年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时,油茶果成熟采收,此时也正是油茶开花之际,群众叫做“抱子怀胎”,花果并存,景观奇特,满园白花一片,绽放冬季活力;油茶果桃形,果径3厘米左右,每果内含油茶子3~10粒不等。100公斤油茶果出子33~38公斤,100公斤油茶子出仁65~70公斤,100公斤种仁出油39~44公斤。如果一棵中等油茶树每年采收50公斤油茶果,那么拥有10~15棵生长良好的优质油茶树,则可解决一家人一生的食用油,而且是高端食用油。

  山油茶是油茶子榨出的食用植物油。过去长时期,山乡土榨的毛油,色暗味苦涩,不能推广食用。现代加工经过精炼、脱色脱臭、脱水脱酸等,生产成世界上最高端的食用油之一,油的品质更是首屈一指。

山茶油与几种食用油油质对比表
油质(主要成分) 山茶油 橄榄油 大豆油 花生油 菜籽油
α一亚麻酸(%) 1 0.7 6.7 0.4 8.4
油酸(%) 80 83 23.6 39 16.3
亚油酸(%) 10 7 51.7 37.9 56.2
饱和脂肪酸(%) 9.9 14 15.2 17.7 12.6
不饱和脂肪酸(%) 90.1 85.3 82 77.3 80.9

  山茶油的食、疗双重功效优于所有食用植物油。茶油中无胆固醇,无副作用,无油腻感,分子结构更细微,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其维生素A排在第一位,称其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油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开发油茶中国特色产业,对于改善提高我国民众健康素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发展油茶产业,保障粮油安全

  我国是食油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食用植物油主要是农作物草本油料大豆、花生、油菜子等,一则占用大量耕地,一则种植成本越来越大,不得不到国际市场进口大量食用油。据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进口的棕榈油、橄榄油、大豆油及大豆、菜籽油料等,共达全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的65.8%,2016年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扩大到67.7%,早已超过了国际安全预警线。那就是说,我国食用植物油2/3非本土生产,一年有8个月的油瓶子没有完全攥在自己的手里,而且还有转基因的疑虑。因此,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调整产业结构,对于保障粮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栽种油茶,主要利用宜林山场、退耕还林地和坡耕地,不与农争地,不占用基本农田,还能置换出生产油菜、大豆、花生等的大量基本农田。按现有生产水平计算,全省至少可省出100~150万亩种草本油料良田,增加粮食生产,对于保障粮油安全成效卓著。况且,油茶树生长山野,择地不苛,耐干旱瘠薄,抗自然灾害能力远大于农业油料作物,被称为“铁杆庄稼”,纯天然绿色产品,而且一旦成林,则连年挂果,经济收获期可长达80~100年,其对人类的贡献会伴随你一生一世。祁门县是我省油茶老产区,山多田少,人均山场约20亩,挑出1亩山地种油茶,应是不难之事,即能保证全县实现食用油基本需求。座谈中,祁门老科协同志们感慨,返我热血青春,重温报国之志,发展高档茶油,减少食油进口,定会奋力实现油茶产业的中华复兴之梦。

  曾经的机遇

  祁门县是我国油茶中心产区之一,安徽栽培油茶至少有600多年历史。20世纪中期,新中国建立后的六七十年代,国家鼓励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生产,毛泽东、周恩来以战略眼光多次指出,油茶要大面积提倡向荒山要油,建立“打不烂的天然油库”。1957年,我省就建立了一所面积4.5万亩的省属(县级)国营歙县岩寺特种经济林场,专事经营以油茶为主的经济林生产和科研。安徽全省油茶林面积70年代已超过100万亩,占全省经济林总面积的一半。尤其是当时的徽州地区和大别山的安庆、六安地区油茶林迅速兴起。祁门县栽培油茶历史久远,1959年油茶林面积达94726亩,1972年达124678亩,成为全省极少数超过10万亩油茶的县,可谓凤毛麟角。1976年,国家农林部、商业部、财政部确定祁门为全国油茶基地县。祁门县祁红公社(乡)曾拥有油茶林11700多亩,是我省赫赫有名的万亩油茶之乡。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全国、全省农展会上都展出过祁红公社万亩油茶林的事迹,成为山区经济林生产的排头兵,声誉鹊起,蜚声南北。全省油茶种植一直扩大到淮河南岸的凤阳山和皇甫山,油茶生产声势一片大好。但好景不长,由于经营管理粗放,荒芜严重,加工及综合利用水平低,油茶经济价值不显,效益不好,更形不成产业规模,群众生产油茶积极性受挫,油茶生产严重滑坡,面积萎缩,每亩油茶林仅产茶油3~5斤。

  与此同时,反观欧洲橄榄油,几乎与中国山茶油同时起步,年产油量20世纪中期都在15万吨左右,可说在同一起跑线上。却由于地中海地区大力推进橄榄油产业化,并突飞猛进,迅速占领世界高端食用油市场,年产量达360~400万吨。而号称“东方橄榄油”的中国山茶油,却大起大落,长期徘徊,总量还达不到全国食用油年消耗量的5%,每年都要花费约500亿美元进口食用油或油料。即使像祁门县油茶资源丰厚的油茶产区,最高年产油茶籽1827吨,打毛油400多吨,平均每人2~3斤,这与实现了食用油料木本化的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家相比,差距还很远。

  大力崛起,发展油茶资源

  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力全面增长,现代林业的兴起带动油茶生产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在一度全省油茶面积下滑到50万亩左右的低谷中,再度崛起,到2009年,全省油茶林面积恢复到最高年份100万亩。为抓好油茶发展良好势头,引领油茶大力崛起,省政府特为一个油茶树种召开全省产业专题会议,继2009年太湖油茶会议后,2011年召开舒城油茶会议,2013年召开歙县油茶会议,2015年召开宣城油茶会议,其中2012年,还在六安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会。如此连续多次召开全省油茶专题会,政府之重视很是罕见。分析研究油茶产业发展形势,为推动全省油茶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指明努力方向。多年奋进,开拓创新,调动多元经营主体和大型企业的积极性,到2015年,全省新营造油茶林共计129.69万亩,油茶总面积由100多万亩增长到229.69万亩,实现了五年翻一番的重大突破。同时,全省陆续新建起97家新型油茶加工企业,年产山油茶3.52万吨。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68号)。2015年,省政府办公厅及时下发《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制定实施《安徽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和《安徽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全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提出实施行动方案,政府引导,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着力推动油茶产业大力崛起,因势利导,把油茶这个老树种打造成“新产业”。

  祁门县是油茶传统产区,2009年即成为全国100个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也是全省7个油茶重点县之一。除已选择较优地段适度规模、较高标准营造成片新油茶林2.6万亩之外,集中精力管理好6.8万亩老油茶树,垦复林地,改变荒芜,提高产量,提质增效。祁红乡11704亩油茶林中大部分是40到50年生不等的老油茶林,通过垦复和低产林改造已使8526亩油茶林逐渐恢复产量,全乡油茶子年均产量已达42万斤(亩产50斤),年均产值462万元(人均757元)。因为有老油茶林的基础,只要管理措施跟得上,便可连年増加产量,快速获得效益。该乡松潭村老油茶林1000余亩,成块状散生在海拔550~700米的山坡上,20多年前该村不通公路,正是油茶低潮时期,油茶林一片荒芜,杂灌丛生,群众疏于管理,处于荒废状态,不忍目睹。近数多年,群众逐渐对油茶林砍灌除杂,挖山垦复,近处还适当施肥,老油茶林旧貌换新颜,油茶开花逐渐繁茂,山间繁养土蜂渐多(土蜜蜂是油茶授粉昆虫),2009年之后产量上升,由年产千斤增长到年产3-4万斤油茶子,油茶林内清洁平整,花茂叶盛,老树新枝,欣欣向荣。松潭村山坡人家在房前屋后零星栽种的油茶树生长健壮,连年白花满树,就近收果,成为山村独特风景。

  柏溪乡九都山村(组)与黟县交界(古属黟县九都),海拔667米是全省唯一至今仍实行集体经济体制的林区小山村,祖上留下500亩油茶林,坚持集体经营,油茶和茶叶复种,年年管理垦复,山坡上还自生一些油茶树。虽然油茶品种较老化,但由于管理得好,同样保持较高产量,把全村5300多亩山林变成金山银山。山村28户,110人口,2016年经济总收入200多万元,其中油茶子一项(8万斤)产值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绿水青山加速了村民致富的步伐。实行土榨打油,开展旅游民宿,保持山乡生态原貌。近年引进油茶新品种进行嫁接,以提高出子率、出油率和油茶品质,并逐步改变油茶结实大小年状况。在九都山还发现两株油茶古树,一株树龄为110年(胸围87厘米),已枝条细弱花果稀;一株树龄为150年(胸围131厘米),老树干已枯断,佐证了油茶有效经济寿命为80~100年,他处罕见。

  祁门县新发展2.6万亩油茶林,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坚持栽一片成一片,巩固油茶发展成果。塔坊镇阳光油茶林基地,2008—2010年,由“天然农产品开发公司”投资营建油茶林1100余亩,并带动周边林农造油茶林650多亩。从山场流转到整地种植、良种优苗、适当施肥、连续抚育两年,油茶基本成林,初见成效。2012年采油茶果6万斤,2013年采果12万斤,2014—2016年年均采果8~10万斤。此外,祁门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中药材苗工厂化培育车间3000平方米,形成年产3300万株名贵中药材白芷、白术等组培苗的生产能力,在平里镇、塔坊镇等油茶林下种植中药材1万多亩,促进油茶林增加效益。塔坊镇油榨岭油茶专业合作社是2009年建立的农民合作组织,组合流转荒山3000亩,连片规模种植油茶丰产示范基地;规划150亩建标准化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实现年出圃优质油茶良种苗100万株;新建油茶标准化加工企业,年产“洪村牌”山油茶200吨;2012年综合收入196.35万元,成为黄山市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和社会经济发展观摩点。2015年起,利用自身成片油茶林面积大的优势,引进药商在油茶林下种植名贵中药材黄精600亩。

  油茶产业化发展道路前景广阔

  实施油茶产业化发展,不仅需保障前期种植基地的适度规模化和标准化,保证油茶子资源供给,而且后期油茶加工必须相应跟进,走现代化、精加工的道路,形成产业链,并且不断深化科技开支,综合研发除高端食用山茶油外的高科技精化油产品,调整油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油茶产业逐步适应并满足人民对于高品质用油的迅速发展的需求。特别要吸取20世纪70年代油茶大起大落的教训,在政府引导下,顺应当前油茶生产大好形势,巩固已取得成果,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着力推动油茶产业向好发展。祁门县现有油茶加工企业25家,多数是小型毛油加工厂,既浪费资源(出油率低),又影响油茶质量。全县已建有油茶精制加工规模企业4家,设计年加工能力3120吨,形成优质山油茶产品“雾香源”“木本红”和“祁红”等品牌商品。2016年全县收购油茶籽1620吨,加工成高端山茶油400多吨,纯天然,品质好,销往大中城市,供不应求。

  在调研中还了解到一种现象,有一些热衷山茶油的消费者到祁门油茶产区,现场购买油茶子,送到土榨坊现榨油,用去壳的油茶子仁榨岀的茶油品相好,质量有保证,既有规避市场茶油不纯正的意思,又饱含当地山茶油“人种天养”自然生态的享受,同时还增进了山乡民宿旅游的美好记忆。这也提醒传统老油茶产区进一步突出地域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推进创新发展,进一步増强可持续性发展动能。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生力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走集群化产业发展遒路,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实现更大发展,让林农分享到油茶产业发展和市场扩张的成果。把人们的消费升级、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转化为企业拓展油茶市场、产业发展壮大的新契机,努力转变供给侧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强化市场准入管理制度,落实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确保茶油油品质量过得硬,靠得住,重点打造一批市场认可度高、产品质量优秀的企业品牌,努力在竟争中创新,实现更高的发展。油茶产业化发展道路前景广阔,但任重而道远。

  研究探索几个问题

  油茶资源总量不足,是实施油茶产业化发展瓶颈。祁门县这几年在大力营造油茶丰产林同时,积极垦复抚育老油茶林,使油茶子产量迅速恢复上升。2016年全县收购油茶子1620吨,加上外流、倒购的油茶子,总产约2000吨,产油不过500吨左右。全县共有精制油茶企业4家,设计加工能力3120吨,总需油茶子12480吨,自供率仅有16%,缺口达84%。依目前的油茶子产量,尚不够宏村山茶油公司一家年加工600吨油的原料供应。一方面加工产能闲置,另一方面资源远远不济,这一矛盾不改观,不但大大影响油茶产业化进程,而且也会挫伤“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油茶林产出较低,即使经过抚育管理的老油茶林比2010年前产量大有提高,大多仍处于低产水平。祁门县油茶林亩产毛油达30公斤面积2330亩,只占油茶林总面积的3.5%;亩产毛由20~30公斤,面积4191亩,占6.4%;亩产毛油10~19公斤,面积10024亩,占15%;亩产毛油5~10公斤面积17120亩,占26%;亩产毛油4公斤及以下面积26213亩,占40%;未成林幼林6220亩,占9%.全县75%的油茶林还都处于产出量仅几公斤毛油的低水平上,这虽是一种劣势,却也是一大潜力。通过加大垦复改造,优化品种结构,新建基地的高效投产,使亩产毛油平均提升到30公斤或以上,全县则可产油茶2600~3000吨,使油茶产业化发展得以大幅度推进。

  山区群众普遍反映种植油茶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高质高效油茶林营造。按目前的物价水平和高产优质营造标准,1亩油茶林(栽100株)从整地栽植到第4年开始挂果,大约需投资3000元;高标准改造1亩低产油茶林约需1000元。而祁门县目前多数经营主体和农民因资金不足,新造1亩油茶林最多投入1500多元(包括项目补助资金),老油茶林改造只能投入200元左右,投入远达不到建设丰产油茶林要求。一是山区经济欠发达,收入来源少;二是劳动力缺乏,价格年年高。即使原来雄心勃勃的大型有经营实力企业或大户,几年下来也多感力不从心,前期开始投入较多,后期经营管理放慢,后继乏力。黄山市宏村山茶油有限公司原规划在祁门从油茶种植到加工一条龙整体化生产,“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2008年起在祁门县塔坊镇流转山场,建立1.2万亩阳光油茶林基地,号称万亩油茶示范基地,实际只完成2000亩左右,现虽已挂果有所收益,但后续资金很不足,难达丰产示范高标准。祁红乡11704亩油茶林,人均1.9亩,经过几年的垦复抚育改造,已正常营林8526亩(人均1.3亩)。深山偏远地带的油茶林,由于抚育改造成本过高(主要是劳动力奇缺),而不得不仍处于荒芜状态。群众要求政府增加投入(项目支持),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巩固先期成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构造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部门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巩固油茶林营造成果,防止出现前紧后松现象。油茶造林经营目前仍暂处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抚育垦复也只简单停留在挖山垦荒的粗放原始状态,加之品种不良,大小年明显,生产模式单一,收效期长,油茶经济效益不突出。平里镇有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龄油茶林5000多亩,到现在正常经营管理的只有1830亩(新造330亩);该镇原胜丰村油茶林最多,有3200亩,其中正常经营1500亩,荒芜1700亩,大部分农民习惯于原始的旧生产方式,视油茶为天赐之物,又都分散、管理滞后,更谈不上规范化。黄山三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6年就在祁门新安镇“紫金洞”流转山场营造油茶林450亩,并建现代化油厂,规划油茶产业化建设,但后期投入不足,未能及时抚育管理,油茶林山场杂灌、茅草丛生,不得已于2016年将油茶林再流转给当地大户经营,再投入抚育、种植、施肥等,油茶林逐渐进入初产期,开始有收益。还有的规模较大的油茶基地,已进入结果期,因缺劳力,山场面积大,油茶果在山上一时采不下来。油茶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环节步步紧扣,一个环节松劲,会影响到整体油茶产业化发展。

  生态禀赋优越,有待科技支撑。祁门县生态良好,禀赋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光、热、水、土等条件均适宜油茶生长,森林资源雄厚,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是我省油茶核心产区。20世纪70年代之前发展的油茶林,还都是采用直播(点播)种子的方式,品种混杂,油茶品质参差不齐,管理粗放,任其自生自长,结实量少,油茶果大小不一,大小年明显,出油率低;近年新发展的油茶林,引进国内油茶优良新品种,培育优质苗,全县引进“长林1--18号”“黄山1--5号”等20多个油茶良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逐步推进良种化,实行分年换种,分步推进,以示范基地带动,置换改良品种。对于老油茶林,通过新品种高冠嫁接,辅以垦复施肥,以大幅度提高油茶产量。深化油茶良种繁育研究,培育适合我省不同地域的当家优良品种,尽快弥补多头引种、混杂无序的品种科研上的短板。加大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用新的先进栽培技术如整形、定干、修剪、授粉、施肥等,引领油茶生产向丰产优质标准化发展。用科技支撑,扭转以往油茶产出比过低的不良状况。2017年11月份,省老龄办银龄行动项目委托省老科协林业分会在祁门举办油茶栽培现代科技报告会,受众近百人,反响热烈,收到良好科技普及效果,并在祁门县政府网站上进行扩展宣传。

  扩展资源,鼓励农村“四旁”零星种植油茶树。祁门属传统油茶产区,群众热爱油茶,四季常青,多代受益,冬有白花,秋果压枝,土榨油香飘四溢。现代发展油茶相对集中成规模,投入成本较高,群众自感经济为难;山区群众给企业打工种油茶,劳力本就匮乏,受制于人,收益与自己关系不大,积极性不高。调研中,祁红乡松潭村家前屋后都种了不少油茶树,单株种植,距离不一,树龄不等,长势健壮,绕村白花一片,与民居相映,景观殊异。这些油茶树俨然成为农户私家财产,不费多大投入,平常随时管理,就近保护有加;家前屋后肥水肥土,生长枝叶茂盛,不需花专门的功夫打理。提倡选用良种、3年生苗高80厘米以上的容器苗种植,保证栽下一次成功。据说,一般冠形小一点的树,每年可采果80~100斤,盛年大树一年可收果200多斤(折油12~15斤),而且平时早晚见熟采摘。一户种植10-15株零星油茶树,食用油可一生自给有余,且可继承传代。同样,还可在路渠旁、山地旁、茶园旁等山边隙地零星种植油茶,积少成多,就是一笔庞大的油茶资源。这种不需要成本、收益可靠、见效快的零星种植油茶方式,基层社区组织愿乐观其成。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皖政办72号)《关于支持油茶产业扶贫的意见》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房前屋后种植3年生以上油茶大苗,按每株不高于1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鼓励广大农民在家前屋后和“田边地头”零星栽培油茶。群众意见,政府能补助油茶大苗的费用(或统一购苗),各户自己种植,谁种谁有,大家都乐意干,可以有效增加一大批油茶资源。全省推而广之,统计起来,油茶资源增加量十分惊人,也缓解了全省油茶资源总量不足的困境。

  银龄行动的专题调研和专项科技报告会,紧密连接安徽省老科协智力优势、经验优势、人脉优势,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稔熟的科技动能,既力所能及,乐于参与,又目的明确,富有成效。安徽省老科协林业分会表示:希望安徽省老龄办提供更多机会,以选好课题,认真准备,再做奉献。

  (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林业分会调研组供稿)

  • 0

  • 0

评论 (0) | 阅读 (514) | 收藏 (0)
我要评论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