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正在加载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梅州茶油产业网 》资讯中心 》油茶文化
资讯中心
热门图片
油茶汤:土家茶文化精髓
来源:恩施日报 编辑:刘翠玲 时间:2015/6/25 15:38:19 (阅读:476次)
 

油茶汤。(资料图片)

记者 岳 琴

茶叶是饮品,主要用途固然是供人饮用,不过恩施州的土家儿女总有令人惊叹的发明,将茶叶做成一道菜———油茶汤。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是土家人传统的钟爱的风味食品。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恩施州喝油茶汤的习俗主要分布在咸丰、来凤两县,尤以咸丰县尖山乡最为浓厚。尖山人民对油茶汤可谓“有瘾”,“一日不吃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几天不喝油茶汤,人就懒洋洋没有精气神。被评为“恩施州十大特色小吃”的油茶汤即是以尖山油茶汤为代表。尖山乡周边清坪、朝阳等乡镇也有喝油茶汤的传统习俗。

尖山垚垚酒楼老板马金现介绍,喝油茶汤在尖山乡已有几百年历史,尖山油茶汤的配料有豆腐果、花生米、核桃仁、阴米、干洋芋片、阴包谷米,农家手工加工的茶叶、生姜、胡椒、蒜苗、油渣、糍粑等。

首先,用菜油或者茶油把这些配料炸好,炸的时候是有讲究的,豆腐、花生、油渣要冷油下锅,干洋芋片则要将油烧至高温下锅。由此可见,对火候的掌握即是最关键的技巧所在,炸茶叶时也是如此,这一道工序最为讲究,油要烧热,却又不能烧成高温,否则茶叶就会糊。茶叶用的是粗茶,?茶、毛尖等细茶太轻薄,是经不起油锅“煎熬”的。

所用食油也是很讲究的,炸配料用菜油、茶油等植物油,打汤则要用上好的化猪油,这也显示了油茶汤的土家特色。打汤时,适量猪油放于锅中烧热,先放入茶叶,再放入姜末(杵碎有姜汁的最好),炸香后加水,再放入食盐、胡椒粉,水开起锅时放入切成约一厘米长小段的蒜苗,美味的油茶汤大功告成。盛汤入席,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汤中加入香喷喷的配料,慢慢喝,细细品,滋味无穷,顿觉神清气爽。

油茶汤的主料为茶叶,配料因地域、口味不同而各具特色。咸丰油茶汤与来凤油茶汤大同小异,主料和主要做法相同,配料上有着较大的差别。

据资料记载,油茶汤起源于汉代,唐宋间广为流传。民间流传油茶汤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里摆“家家”而发明的。他们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来茶叶放油中一炸,兑上山泉水,加入随身带来的炒苞谷,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喝油茶汤便成了土家人的习惯。

油茶汤食材品种多样,清香可口,鲜美异常,能生津止渴、提神醒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油茶汤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油茶汤生津止渴又经饿,是土苗人民在山坡上劳作时的最佳食物和饮品。天长日久,形成了恩施地区独特的饮食文化,也形成了用油茶汤待客迎宾的独特礼俗,彰显出恩施州独特的民族风情。

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播出《土家油茶汤》电视专题后,1992年,“来凤县土家族油茶汤茶艺团”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中国首届茶文化节,获得表演金奖,被20多个国家的茶道艺术家公认为“中国茶文化一绝”。后来,有关部门将土家族油茶汤提炼、整理成“四道茶”(即白鹤茶、泡儿茶、油茶汤、鸡蛋茶)、油茶道表演等形式,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程式茶道,使得油茶汤这一土家茶文化精髓得以发扬光大。2010年,土家油茶汤成为湖北省非遗保护项目。

链接

由于土家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对于油茶汤流传下来的说法也众说纷纭。据传,油茶汤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里摆“家家”而发明的。他们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来茶叶放入油中一炸,兑上山泉水,加入随身带来的炒包谷,越吃越有味。尝到了这种自制的美味,放牛娃们就常在山中做这种最原始的“油茶汤”;后来,此事传到大人中,大人们试着用铁锅、茶油、茶叶等对这种做法加以改进,久而久之就做成了土家族地区常喝的油茶汤,从此油茶汤便在土家族地区流传下来。另一种说法是,大约在明代,土家族人民经常遭受侵扰,被封建统治阶级围攻。到了大年三十这天,人们家中只剩下了一些粗茶叶、茶油、玉米、蒜苗了,于是只好用这些东西烧一锅“油茶汤”过年,从此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油茶汤起源于汉代。因为相传汉将军马援伏波当年驻扎酉阳,因当地多瘴气,使士兵的健康受到威胁,将军便用合茗叶、茱萸、芝麻等研成末,再加盐制成汤,供士兵饮用以防瘴气。后来当地百姓纷纷仿效,渐成习俗,遂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汤”。早在清嘉庆二十三间(1819)纂修的《龙山县志》上也有清楚的记载:“有所谓油茶者,取黄豆、包谷、芝麻、米花、腐干、干松茹、腊肉丁,以脂油爆炒之,撩起;下水,油锅内加茶叶,煎数沸,酌碗中,泡诸物饷客以示敬。”

 

 
  • 0

  • 0

评论 (0) | 阅读 (476) | 收藏 (0)
我要评论
正在加载中...